學位授權點建設年度報告
學位授權點 牽頭建設單位 | 學位點名稱:新聞與傳播 |
(公章) | 單位名稱: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 |
新聞與傳播學位授權點建設2020年度報告
一、總體概況
(一)學位授權點基本情況
本學位授權點自2015年獲批并開始招生。
本學位授權點立足海南、面向全國、輻射周邊,積極踐行“新文科”理念、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在夯實理論與實踐教學基礎的同時,注重培養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高素質新聞傳播人才;積極應對“媒介融合”生态大變局和國際傳播的未來趨勢,将公共傳播、國際傳播、數據新聞、輿情分析等前沿領域和學科引入教學過程;以滿足市場需要為主要目标和導向,強化傳媒思維和動手能力,從而拓寬就業渠道、增加社會影響。
本學位授權點的培養目标為:緻力于培養了解中國基本國情并熟悉海南省情,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具備現代新聞傳播理念和專業素養,熟練掌握新聞傳播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國際化視野和水平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
為積極配合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建設,本學位授權點将在既有實踐的基礎上,繼續積極發揮專業優勢,突出“數字海南”、“全球海南”的培養導向,以“國際傳播”、“跨文化傳播”為重點,為國家戰略的實施貢獻更多有用人才。
(二)學科建設情況
面對當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建設的全新機遇,本學位授權點在學科建設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進一步确立互聯網新思維,以對信息生産、制作、傳播、管理乃至整個傳媒生态進行重新審視和思考為前提,促進從以知識傳播為主導,到以知識發展及應用為主導的轉變。
2.在人才培養方面堅持“小新聞與大傳播”兼顧,既培養傳統媒體精英人才,又培養新媒體從業者;既培養新聞媒體需要的專業人才,也為非新聞機構培養公共傳播人才;既培養職業傳播者,也培養全體民衆的媒介素養與傳播能力。;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積極探索“産與學”、“校與媒”、“應用與創新”、“就業與創業”結合,進一步适應社會需要。
3.瞄準經濟社會發展趨向,在學術研究的選題與方向上,既關注科學研究的前沿性,關注與傳媒行業領域的關聯度及其與傳媒最新發展态勢的契合度,又關注科研成果的應用性特征及其對自貿港建設的潛在貢獻率。
(三)研究生招生、在讀、畢業、學位授予及就業基本狀況
2020年,本學位授權點招生19人、在讀64人、畢業28人、授予學位28人、就業26人。
(四)研究生導師狀況(總體規模、隊伍結構)
1.總體規模:目前本學位授權點有校内導師18名、校外導師12人
2.隊伍結構:
校内師資結構 |
專業技術 職務級别 | 合計 | 年齡結構 | 具有博士學位人數 | 具有實務經曆人數 | 校内導師人數 |
35歲及 以下 | 36至 45歲 | 46至 60歲 | 61歲及 以上 |
正高級 | 5 | 0 | 2 | 3 | 0 | 3 | 5 | 5 |
副高級 | 9 | 0 | 6 | 3 | 0 | 4 | 7 | 8 |
中 級 | 4 | 3 | 1 | 0 | 0 | 4 | 3 | 3 |
初 級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無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總 計 | 18 | 3 | 9 | 6 | 0 | 11 | 15 | 16 |
校外師資結構 |
專業技術 職務級别 | 合計 | 單位類型 | 人均工作年限 | 校外導師人數 |
黨政機關 | 企業單位 | 事業單位 | 其他機構 |
高校 | 其他 |
正高級 | 8 | 0 | 1 | 0 | 6 | 1 | 28 | 8 |
副高級 | 4 | 0 | 1 | 0 | 3 | 0 | 24 | 4 |
中 級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初 級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無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總 計 | 12 | 0 | 2 | 0 | 9 | 1 | 52 | 12 |
二、研究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
1.以專兼職輔導員隊伍建設為基礎
人文傳播學院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輔導員隊伍建設為基礎,目前共有專職輔導員6人,兼職輔導員4人,其中有1名專職輔導員負責研究生的日常教育與管理;同時黨政領導定期開展輔導員工作會議,聽取輔導員意見和彙報,研判研究生思想政治狀況。
2.以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為提升
在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基礎之上,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過硬、師德師風高尚、業務素質精湛的研究生導師隊伍。目前本學位授權點的導師中,黨員有6人、2人擔任學院黨委委員。學位授權點将立德樹人作為研究生導師的首要職責,要求導師落實價值引領、知識探究、能力建設、人格養成“四位一體”的育人理念。
3.以研究生幹部建設為途徑
學院研究生會幹部人數15人,占全部研究生總數的9.2%,本學位授權點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研究生會共設立主席團、辦公室、學術部、宣傳部、文體部等5個部門,多次獲評校優秀研究生會。研究生各班級建立班級團支部,配備團支書、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等,有效加強研究生班級班團一體化建設。
(二)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1.立足學院特點,開展文化活動
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相結合,校園文化活動與專業特點相結合,開展一系列喜聞樂見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2020年,本學位授權點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學術科研相結合,開展各種各類學術講座10餘次次。開展“共讀一本書”主題黨日活動,征集、分享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書籍。研究生第一黨支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觀影活動。
2.緊扣曆史節點,開展黨團活動
黨團活動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要形式,緊扣五四青年節、建黨建國等重要曆史節點,圍繞“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海南自貿港建設等在學位授權點研究生範圍内開展時代主題鮮明的系列黨團活動。本學位授權點各班級團支部開展“望峥嵘曆史,展光輝征程”主題團日活動、主題觀影、思想宣講會等,研究生黨支部開展“我身邊的老黨員”假期實踐活動。同時長期堅持開展無償獻血、支教等以青春奉獻為主題的志願服務活動。
3.結合海南曆史,開展特色活動
充分利用海南紅色資源,結合海南地域特色和曆史文化,積極開展實踐主題教育。研究生黨支部先後前往臨高縣參觀臨高角解放公園、海口市瓊崖一大遺址等進行實地的學習和實踐主題教育活動。研究生團支部前往海口市白沙門公園開展紀念海南解放七十周年主題團日活動。邀請校内外政府機構人員、教授等開展紀念海南解放七十周年、海南自貿港建設為主題的曆史講述、政策宣講等特色講座活動。
4.線上線下同頻,築牢意識形态防線
一方面加強對各類意識形态陣地的管理,對意識形态領域新情況的分析研判,嚴格報告會、講座、論壇等的審批制度;另一方面着重團委官方微博、學院官方抖音号等網絡新媒體平台建設。疫情期間通過微信公衆号、官網推出相關文章百餘篇,宣傳數十名同學的先進事迹。通過線上與線下的有效聯動,共同築牢研究生意識形态防線。
(三)校園文化建設
1.校級活動為引領,助力學校建設
積極響應學校相關活動,組織本學位授權點研究生積極參與其中。如:協助組織開展“寝室文化節”、“校園十佳歌手大賽”、“自貿港建設答題比賽”、“研究生新年晚會”、“研究生代表大會”等各項校級活動。同時學院研究生在“研途杯”籃球比賽中獲全校一等獎,選派兩組本院研究生節目參演“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研究生新年晚會”,本學位授權點學生都參與其中。
2.院級活動為拓展,協調全面發展
為助力本院研究生全面發展,開展“人文傳播學院新老生交流活動暨2020年人文傳播學院研究生趣味運動會”,研究生會協助學院團委、學生會舉辦“人文傳播學院新年晚會”等活動。同時與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社科中心一同開展“南海文明大講堂”系列講座。
(四)日常管理服務工作
1.黨員發展與日常管理服務工作。一是依托研究生團支部,嚴格按照學校相關規定,按時推薦優秀共青團員作為黨的發展對象。在新生入學時做好入黨啟蒙教育,并加強培養考察,學院研究生團支部共推薦本學位授權點5名優秀團員,均被各黨支部确立為入黨積極分子。二是嚴格入黨程序,提高培養質量。舉辦兩期發展對象培訓班,學員12人,有12人獲結業合格,2020年本學位授權點發展研究生黨員8名。三是加強黨員日常教育管理。嚴格“三會一課”開展,組織研究生黨員通過學習強國APP、學習研讨、讀書班等線上線下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作出的重要指示,省委七屆八次、九次全會精神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等内容。
2.做好研究生安全管理服務工作。在日常做好消防安全演練、禁毒防艾、人身、交通、金融詐騙等内容的安全教育外,嚴格執行寒暑假、節假日外出登記與管理,并對假期研究生返校情況在假期結束後進行全院範圍的摸排工作,确保研究生人身安全。針對新冠疫情,一是加強疫情防控期間輿論引導和宣傳教育工作,引導學生積極配合當地疫情管理,精準摸排研究生在家健康情況,每日開展零報告;二是開展線上教學适應性學習等工作。通過信公衆号“人文傳播研究生”等平台推送“疫情持續時,如何做好學業規劃與管理?”“疫情之下,如何緩解升學與就業焦慮”等推文,全過程幫助研究生學業,加強在家期間生活及健康心理引導;三是做好研究生返校前中後的策劃與管理。精準做好返校及未返校研究生一生一案,完成研究生宿舍學生宿舍衛生清理、為每間宿舍配備一瓶洗手液、每位同學配備口罩和溫度計,最終全部研究生順利返校;四是做好研究生健康管理。研究生返校後,做好發熱學生應急管理,每日做好一日三測體溫監測。
3.加強畢業、創業、就業服務工作。一是創新創業方面。開展創新創業培訓4場,組織開展創新創業第二課堂活動3場,舉辦2020級新生創新創業競賽1場,動員并組織申報“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互聯網+”創新創業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等。二是畢業就業方面。本學位授權點2020屆碩士研究生畢業生28人根據學院出台的《人文傳播學院關于促進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方案》,在就業、創業等方面給予指導或幫扶,廣泛調動師生力量,不斷拓寬就業渠道,共吸引學而思教育、中公教育、恒大、卓越集團、海南航空、碧桂園、中建各局等企業單位來校招聘。
三、研究生培養相關制度及執行情況
(一)課程建設與實施情況
2020年,本專業學位授權點對課程體系進行了較大調整,一方面遵照教指委的相關要求搭建課程構架,并設置必修課程;一方面遵循專碩培養的規律,根據行業發展趨勢和需求調整和增設了相關課程。就目前本專業學位的課程體系來說,在教指委所指定的五門核心課程(《新聞傳播學理論基礎》、《新聞傳播學研究方法》、《新媒體研究》、《媒介經營與管理》、《新聞傳播政策、法規與倫理》)之外,我們又設置了《數據新聞》、《輿情分析》、《攝影攝像》、《公共傳播》、《國際傳播》等選修課程,旨在突出學生應用能力和職業能力的培養(比如與專業相關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并積極響應社會行業發展的最新需求(比如“輿情”的問題、新聞業發展中“數據新聞”的興起、與海南自貿港建設密切相關的“國際傳播”問題、最近幾年成為熱點的“公共傳播”問題等)。
同時,我們還不定期地邀請業界精英走進課堂,用自己的實戰經驗來幫助學生對已經學習的知識融會貫通并刷新認知。從實際效果來看,這些課程的開設,既有利于學生夯實基礎,又能幫助他們更為深入地把握業界動态,對于學生的實習和就業來說,都有着正面且積極的影響。
(二)導師選拔培訓
本專業學位在導師聘用方面遵循學校的遴選機制,嚴格按照規章制度确定導師資格,并給予導師相應的培訓,以提升導師指導能力;遵循專碩培養的規律,我們努力打造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雙師型”教師和教學團隊,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在導師組的建設方面,我們在校内教學方面嘗試使用導師組,以優化組合教學資源、提升課堂效率,在實習階段,我們為每位學生配備了校内導師和業界導師各一名,以更好地指導其實訓學習。
(三)師德師風建設情況
根據教育部聯合六部委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本專業學位授權點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其具體舉措如下:
1.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教師頭腦,推進理論學習系統化、經常化;堅持價值導向,引導教師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将其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堅持黨建引領,健全黨内政治生活制度,充分發揮教師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教師的先鋒模範作用。
2.運用内部的考核評價體系來嚴把教師入口關,完善教師招聘和引進制度,嚴格思想政治和師德考核,積極建立科學完備的标準、程序;建立行之有效的師德投訴舉報平台,充分發揮廣大師生在民主監督、社會輿論監督中的作用,預防、調控和制約教師違背師德規範要求的行為。
3.建立科學嚴格的懲戒機制,全面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教育部關于高校教師師德失範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等系列文件精神,引導廣大教師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堅守師德底線,積極制定具體細化的教師職業行為負面清單,對于不良的思想或行動苗頭進行規勸糾正;對于有違師德的不端行為,發現一起、嚴肅查處一起。
(四)學術訓練情況
本學位授權點所培養的是專業型碩士,所以培養的重點是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反映在學術訓練方面,就是:課堂上,結合學科前沿、行業趨勢和經濟社會最新需求進行講解,并大幅增加實操類課程的比例;課堂外,利用校記者團、學院媒體制作中心、學院抖音号等多個公共機構和平台,鍛煉學生的能力。同時,在校園之外,充分利用學生碩士二年級一整年實習的機會,使得學生在一線傳媒機構獲得真正的鍛煉和提高。
同時,本學院每年定期承辦的“大廣賽”,也是學生學以緻用的舞台——2020年,本學位授權點2018級碩士嶽海關同學的作品《健康零負擔》獲得平面類全國二等獎。
(五)學術交流情況
受疫情影響,2020年,本學位授權點學術交流活動開展不多,基本情況如下:
1.一月的冬季小學期,延請北京大學許靜教授講授《健康傳播》、複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謝靜教授講授《時空機器:移動新媒體的城市再造》、複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周葆華教授講授《新媒體傳播》;
2.九月,海南自由貿易港非遺生态保護高層論壇暨《海南省非遺保護“十四五”規劃》《黎族文化生态保護區規劃》編制研讨會在我校召開,此次會議由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主辦,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人文傳播學院承辦。
3.十二月的冬季小學期,延請中國人民大學劉海龍教授講授《媒介物質性與具身性》。
(六)研究生獎助情況
學院成立評獎評優領導小組,制定《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人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學業獎學金評審實施細則》,在每年9月組織申報和評審,根據學院研究生的培養規模和當年學生的實際情況,學院研究生獎學金評審委員會讨論并下達評審名額,研究生學業獎學金分一等、二等、三等三個等級,一等獎1.0萬元/生/年,比例為20%;二等獎0.8萬元/生/年,比例為40%;三等獎0.6萬元/生/年,比例為40%。同時還推薦優秀同學申報學校的吳施南獎學金等;每個研究生按月發放900元助學金,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還為其申請臨時經濟困難補助并推薦勤工助學崗位。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況
(一)人才培養
2020年,本學位授權點在學校的統一部署下,對培養方案進行了全面修訂,系修訂的培養方案無論是在課程設置、實訓環節還是畢業論文/設計方面,都注重突出實操性,大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緊貼專業碩士的培養目标;同時,在修訂培養方案時,本學位授權點還注重追蹤行業和學界最新動态,以此來對課程設置和實訓目标作出相應調整,以更好地适應社會發展與行業需求。
在具體做法上,本學位授權點倡導“知行合一”,課程安排注重突出跨學科視野,重視課堂内外的聯動,以及學界和業界教學平台的互相切入。
(二)教師隊伍建設
1.強化引領,築牢思想政治和師德素養之基。根據學校統一部署,以強化高校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師風建設為首要任務,嚴格師德考核,注重運用師德考核結果。
2.完善制度,提升專業素質和創新創造活力。嘗試健全教師發展體系,完善教師發展培訓制度、保障制度、激勵制度和督導制度,營造有利于教師可持續發展的良性環境;建立新教師崗前培訓與高校教師資格相銜接的制度;積極配合學校改革聘用機制。
3.健全機制,培育高層次人才和青年教師成長沃土。重視青年教師身心健康,關心關愛青年教師;落實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依法保障教師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加強優秀教師和工作典型宣傳,維護教師合法權益,營造關心支持教師發展的社會環境,形成全社會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為進一步優化師資隊伍,本學位授權點不斷引進科班出身的博士,和具有豐富業界經驗的從業人員。2020年,傳播學專業收到求職簡曆35份,經過層層篩選,有6人進入面試,最終上會通過3人,其中2人是科班出身的博士,分别來自華中科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1人是來自業界的新聞主任編輯。實際入職2020年1人,另有1人2021年入職。
(三)科學研究
本年度,我系焦勇勤教授申報的課題《帆船時代我國南海漁民口述史料搶救性搜集、整理與研究》、吳君靜副教授申報的課題《“下南洋”核心區域國家華文報刊與華僑族群變遷史料彙編》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孔非教授申報的課題《海南自貿港建設中的輿情風險及對策研究》獲批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這幾項研究都與南海和海南有關,是本系服務自貿港建設、産學研結合的典範。
(四)傳承創新優秀文化
本學位授權點的學術帶頭人焦勇勤教授所領銜的南海文化傳播研究團隊,長期從事對南海曆史文化和海南非遺文化傳播的研究,焦教授2020年獲批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帆船時代我國南海漁民口述史料搶救性搜集、整理與研究》;同年,該團隊成為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文化旅遊學科群”重點團隊之一。2020年9月25-27日,海南自由貿易港非遺生态保護高層論壇暨《海南省非遺保護“十四五”規劃》、《黎族文化生态保護區規劃》編制研讨會在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召開,本學位授權點多位教師參與了該論壇,大家一緻認為,要從國家文化治理模式轉型的高度認識非遺生态保護和文化生态保護區建設的重要性,要站在海南自貿港建設對外文化開放大背景下,切實轉變非遺生态保護的思路和理念,講好海南故事、講好中國故事,用文化戍邊、為祖國守好南大門。
(五)國際合作交流
因疫情關系,暫時沒有開展相關工作。
五、教育質量評估與分析
(一)學科自我評估進展及問題分析
依照學校的統一部署,本學位授權點的學科自我評估穩步進行,目前存在以下問題:
1.如何結合自貿港建設對于“國際傳播”的迫切需要,調整本學位點的教學和科研重心;
2.如何切實提升生源質量;
3.如何切實有效地制定政策、措施,以對“師風師德”進行科學評價,培養良好的風氣;
4.如何增強教師的歸屬感,尤其是切實幫扶青年教師,培養同仁之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5.如何切實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二)學位論文抽檢情況及問題分析
沒有出現抽檢不合格的情況。
六、改進措施
(一)密切聯絡制定相關政策的政府部門,和執行政策的主要業界部門,一方面明确上級部門的各種動向、動議和決策,一方面熟悉業界的各種實踐,在此基礎上,明确本學位授權點在“國際傳播”方面可以有所作為的領域和空間;
(二)根據學院統一部署,采取措施提升生源質量,比如夏令營、對外宣講、提升本專業學生考試錄取率等等;
(三)克服各種困難,建立切實有效的“師風師德”評價機制、制定切實有效的“師風師德”評價體系;
(四)增強教師的歸屬感,可以從一些“小事”做起,比如,2013年以後入職的教師,普遍沒有辦公室可用,學院能否在這方面積極謀劃解決辦法?另一方面,對于廣大“青椒”而言,是否可以提倡從學校層面開始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學術環境,為人才開展研究留出足夠的探索時間和試錯空間;根據學科特點确定青年教師評價考核周期,鼓勵大膽創新、持續研究,鼓勵采取多種辦法提高青年教師待遇,确保青年教師将精力放在教學科研上;
(五)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況下,結合學科特點,一方面積極聯絡,一方面利用新媒體、新技術展開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