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聚焦 >> 正文
04 2025.06
    【人民日報】海南黎錦,出海出彩

大阪世博會中國館,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時尚表演團隊身着黎錦紋樣的服裝巡遊走秀;法國巴黎的曆史建築中,黎錦織娘用傳統腰織機再現精湛工藝;海南國際會展中心内,黎族服飾引得海外客商駐足欣賞;海口市海甸島上的小店裡,美國設計師嘗試将黎錦圖騰融入工藝品創作……

正值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運作之年,海南着力推動黎錦這一民族特色指尖技藝傳承普及、走俏出海,織就文明交流互鑒的生動圖景。


海外舞台秀時裝,展現精巧技藝

5月23日,在大阪世博會中國館海南活動周上,來自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海潮秀時尚表演團隊的任家銘和同學們進行了一場“行進的展覽”。他們身着各式帶有黎錦紋樣的時尚服裝,在中國館外巡遊走秀,引得不少觀衆上前合影。

而在不久前,黎錦織娘譚朝豔帶着傳統腰織機,受邀前往法國巴黎,在巴黎時裝周現場演示黎族織錦技藝。“這是海南黎錦第二次登上巴黎時裝周。”作為海南省五指山市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傳承人,譚朝豔說,“能向國際時尚界展現黎錦的指尖技藝之美,我很自豪。”

黎錦被譽為中國紡織業的“活化石”。在生産生活過程中,黎族婦女利用棉、麻等天然纖維紡線,用植物或礦物染料上色,織繡成衣物等,既傳承着黎族先民對自然和生活的感知,又表達出獨特的審美意趣。

在巴黎市中心的一座曆史建築内舉行的黎錦大師合作系列發布活動上,伴随音樂節拍,模特身穿帶有各式黎錦紋樣的服裝步伐輕盈地走來,兼具民族風情與優雅,受到觀衆的關注與贊賞。

“我很喜歡黎錦的紋樣,其中的元素非常現代和圖形化,能很好地融入作品。”法國設計師維羅妮克·勒魯瓦說,通過對大力神紋、甘工鳥紋等進行排列組合、借鑒轉化,她的作品有了新的靈感和内涵。

時裝秀之後,譚朝豔現場展示精妙的黎錦技藝。她席地而坐,腳踩經線木棍,雙手投梭打緯。不一會兒,線成布,布添紋……去年遠程參加服裝設計、觀看T台走秀的譚朝豔,今年在現場傾聽和回應外國觀衆好奇的詢問。如果說紋樣是一種設計語言,譚朝豔的展示便是在場的“述說”,讓更多人親眼看到黎錦編織過程,切身感受到萬裡之外的千年傳承。

為讓具有民族特色的黎錦時尚化、國際化,2023年8月,五指山市與意大利馬蘭戈尼學院合作開辦了黎錦國際化人才培養班,在海南省選拔30名黎錦技藝人才。截至2024年底,海南省9個市縣共有470餘名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消博會上作展演,助力精品出海

剛為黎錦再登巴黎時裝周“牽線搭橋”,張歆彤緊接着又投入到另一場展會當中——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以下簡稱“消博會”)在海南舉行,這一全球消費精品展示交易平台,為拉近黎錦同消費者的距離提供了機會。

“黎錦需要在秀場、展覽中多‘露臉’,對接應用場景與市場需求後,再倒推改進工藝、适度提高生産效率,在講故事中形成自己的品牌。”旅居英國的張歆彤,受自貿港政策吸引在海南創業。作為黎錦元素(海南)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她正在探索一條适合黎錦的時尚化、産業化之路。

消博會主會場,海南國際會展中心内,各式帶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琳琅滿目,張歆彤和同事展示了一款融合黎錦設計元素的披巾。這一産品原型來自海南省民族博物館中展出的古老被單,融合黎錦春夏秋冬紋樣,創新運用羊毛和蠶絲混紡制成,受到客商好評。

消博會分展區,海口國際免稅城中,維羅妮克·勒魯瓦和意大利馬蘭戈尼學院學員譚燕玉以黎錦為靈感設計的35件作品亮相T台。走秀的最後,張歆彤穿上一件印有黎錦設計紋樣的白色T恤登台謝幕,她希望更多年輕人從“看黎錦”到“穿黎錦”,讓黎錦進入日常生活。

“巴黎時裝周更‘聚焦’,面向時尚界專業買手;消博會展演更‘擴散’,對準的是消費者。”五指山旅投集團總經理曹銀橋表示,走上世界舞台,海南黎錦展現出獨特的美。

今年3月,海南省印發的《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保護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25—2029年)》提出“加強黎錦文化的海外傳播”,鼓勵黎錦企業、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等參加國内外知名秀場,支持企業用好國家出口退稅政策,加大對外出口貿易。

海南琴韻幽蘭文化藝術有限公司高級服裝設計師王彬妮介紹,在消博會期間,企業現場承接服裝高定業務10餘筆,并與來自中東的交流運營商達成合作意向。“我們承接展出應用黎錦設計開發的旗袍、馬面裙等,推動産品出口走俏,讓海外消費者愛上黎錦,在世界舞台展示中國風。”


自貿港裡開小店,盡顯國際範兒

去年帶相關設計作品到消博會參展,今年做黎錦展示的“搭橋人”,美國設計師謝敏對黎錦情有獨鐘。逛完展會,她回到自己位于海口海甸島白沙門公園的小店裡。

“黎錦上抽象的圖騰提供了更多創作和解讀的空間,這些圖騰不僅可以‘織’,還可以‘畫’。”謝敏說,近年來自己幾乎走遍整個海南島,到訪過很多少數民族聚居的村莊。在結交許多“織錦老師”、學習黎錦紡染織繡的制作技藝後,她逐漸有了自己設計手工藝品的想法。

粗線條勾勒,細筆觸填色……謝敏在一小塊椰子殼上畫着圖騰。這家名為“海島樂趣”的店裡,除了陳設冰箱貼、項鍊、發卡等她的個人設計外,還擺放着不少出自海南村民之手的黎錦作品。“有不少外國朋友來我這買走這些作品,我想盡自己所能推廣黎錦文化,支持本地藝術。”謝敏說。

去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九屆常會通過評審,決定将“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黎錦的知名度越來越高,謝敏這家小店的國際範兒也越來越足。美國朋友設計的筆記本、俄羅斯畫家畫的“大力神”、南非藝術家設計制作的黎錦包,相聚在這一方小店。店裡還經常舉辦各國藝術展活動,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從各自視角出發,以黎錦這一共同話題進行創作表達。譚朝豔也“雲上”看過謝敏的作品。“她的手工藝品很好看,外國人能喜歡、學習我們的文化,這很值得鼓勵。”譚朝豔希望,黎錦能“圈粉”更多外國友人。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們将繼續推動包括黎錦、黎陶、苗繡等各民族特色‘指尖技藝’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借海南自貿港的政策東風,讓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走進生活,讓更多民族文化瑰寶走向世界。”海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符秀容說。


6月4日《人民日報》第7版 版面圖


來源:人民日報

記者:董澤揚

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认证平台)Platinum China 版權所有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
  • 電話:0898-66276855
  • 院長郵箱:yzsic@hainanu.edu.cn 書記郵箱:sjsic@hainanu.edu.cn
  • 美工支持/中旗網絡 管理登錄
  • 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